软磁材料直流特性及含义
磁性材料在稳恒磁场作用下所定义和测量得到的磁参数不计及磁化的时间效应,就是所谓的静态磁参数,或称直流磁参数。主要有五大参数:饱和磁感应强度Bs、剩余磁感应强度Br和矫顽力Hc,再加上基本磁化曲线上的初始磁导率μi和最大磁导率μm。
注:若作用在材料样品上的外加磁化场强度H由零单调地增加,则被磁化的样品上的磁感应强度B也由零增加,两者构成的关系曲线就是起始磁化曲线。
若每增加一个磁场强度,强经反复换向而使样品的磁感应强度处在该状态下的稳定的数值上,实际性能测量时的这种反复换向的操作称为磁锻炼,这样得到的B和H之间的关系曲线就叫作基本磁化曲线,又称换向磁化曲线。
附上相关磁测指标定义:
1.初始磁导率μi
初始磁导率是磁性材料的磁导率(B/H)在磁化曲线事始端的极限值,即 μi=1/μ0,lim:H→0,B/H式中为μ0真空磁导率(4π×10^-7H/m),H为磁场强度(A/m),B磁通密度(T) 。
2.有效磁导率μe:
在闭合磁路中,如果漏磁可忽略,可以用有效磁导率来表征磁芯的性能。μe=L/μ0N2*Le/Ae式中L为装有磁芯的线圈的电感量(H),N为线圈匝数,Le为有效磁路长度(m),Ae为有效截面积(m^2)。
3.饱和磁通密度Bs(T):
磁化到饱和状态的磁通密度。
4.剩余磁通密度Br(T):
从饱和状态去除磁场后,剩余的磁通密度。
5.矫顽力He(A/m):
从饱和状态去除磁场后,磁芯继续被反向磁场磁化,直至磁通密度减为零,此时的磁场强称为矫顽力。
6.损耗因素tanδ:
根据因数是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和剩余损耗三者之和tanδ=tanδh+tanδe+tanδr式中tanδh为磁滞损耗因数、tanδe为涡流损耗因数、tanδr为剩余损耗因数。
7.相对损耗因数tanδ/u:
相对损耗因数是损耗因数与磁导率之比:tanδ/ui(适用于材料)tanδ/ue(适用于磁路中含有气隙的磁芯)
8.品质因数Q:
品质因数为损耗因数的倒数:Q=1/tanδ
9.温度因数αu(1/K):
温度系数为温度在T1和T2范围内变化时,每变化1K相应的磁导率的相对变化量:αu=U2-U1/U1*1/T2-T1(T2>T1)式中U1为温度为T1时的磁导率 ,U2为温度为T2时的磁导率
10.相对温度系数αur(1/K):
温度系数和磁导率之比,即αur=U2-U1/(U2)^2*1/T2-T1(T2>T1)
11.居里温度Tc(℃):
在该温度下材料由铁磁性(或亚铁磁性)转变顺磁性。
12.减落因数DF:
在恒温下,完全退磁的磁芯的磁导率随时间的衰减变化,即DF=U1-U2/logT2-T1*1/(U1)^2(T2>T1)式中U1为退磁后T1分钟的磁导率 U2为退磁后T2分钟的磁导率
13.电阻率ρ(Ω/m):
具有单位截面积和单位长度的磁性材料的电阻。
14.密度d(kg/m3):
单位体积材料的重量,即d=W/V式中W为磁芯的重量 (kg)V为磁芯的体积(m3)
15.功率损耗Pc(KW/m3、W/KG):
磁芯在高磁场密度下的单位体积损耗或单位重量损耗。该磁通密度可表示为Bm=E/4.44fNAe式中E为施加在线圈上的电压有效值(V)Bm为磁通密度的峰值 (T)f为频率(Hz)N为线圈匝数Ae为有效截面积(m2)目前。功率损耗的常用测量方法包括乘积电压表法和波形记忆法。